往期阅读
当前版: 01版 上一版  下一版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
我县精准扶贫创奇迹

5万余名下山农民走上致富路
  记者 项玲慧 通讯员 胡忠民 卢晧宇

  本报讯 近日,县委组织部、县委党校、团县委等部门联合举办“千名乡村红领新青年培训工程”第七期培训班,培训班的授课老师是已经退休14年的原县扶贫办主任董春法,退休后的他仍然“在岗”继续为山区群众奔走操劳。

  我县原来是全省8个贫困县之一,由于交通闭塞,信息不灵,自然条件差,经济发展十分缓慢,8万多人居住在高山、深山区,其中有5万多群众生存环境特别恶劣。

  从1993年开始,县委、县政府总结以前的扶贫经验,制定脱贫致富“八大法”,采用开放式、换血式的扶贫方式,即走进深山向群众宣传党的扶贫政策,积极引导贫困山区农民搬迁下山,异地发展,拔掉穷根,脱贫致富奔小康。据统计,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的23年间,我县累计搬迁下山423个自然村、16902户、51106人,并使5万余下山农民在下山脱贫后快速走上致富路,年收入从下山前的200—300元提高到现在年人均纯收入1万—2万元。

  履坦镇金桥村村民廖春飞,下山前居住在山区,交通不便,全家只有一间26平方米的土坯房。由于家庭贫穷日子难熬,母亲不告而别,出走改嫁。

  1996年,廖春飞一家的好运来了,县政府批准软朝村整体搬迁下山,迁居到交通方便的履王线公路边,更名为金桥村。从高山到平原,环境变了,观念变了,思路活了,廖春飞从事建筑行业,弟弟廖肖勇外出开超市。目前,廖春飞兄弟俩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兄弟俩年收入在200万元以上,买了4辆私家车。兄弟俩在武义、苏州、昆明都有住房,面积达到900平方米以上,廖春飞接下去还要把女儿送到英国去读书深造。

  牛头山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,是浙中第一高峰。这里未开发前是我县的偏远山区,更是贫困地区,村民面临走路难、上学难、娶亲难、用水用电难、求医难、通邮通电难、发展经济难这“七大难”。但经过10多年的努力,牛头山所处的西联乡共搬迁下山15个行政村、35个自然村、3778人,其中牛头山景区就有7个行政村、13个自然村、1154人搬迁下山。全乡近4000山民下山以后,发扬过去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创业、特别爱劳动的“三特”精神,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短短几年使生活发生了巨变。“下山一个村保护了一片生态环境”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我县发挥山地优势,开发山区旅游资源,建立了武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。同时,修建了13公里的通景公路,交通部门对牛头山景区马口至大溪口村实施拓宽改建工程。近年来,牛头山景区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,成了远近闻名的4A级国家旅游景区。
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 
     标题导航
~~~5万余名下山农民走上致富路
~~~5万余名下山农民走上致富路
~~~5万余名下山农民走上致富路
~~~5万余名下山农民走上致富路
~~~5万余名下山农民走上致富路
~~~5万余名下山农民走上致富路
~~~5万余名下山农民走上致富路
~~~5万余名下山农民走上致富路
~~~5万余名下山农民走上致富路
~~~5万余名下山农民走上致富路
~~~5万余名下山农民走上致富路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综合新闻
   第03版:专版
   第04版:广而告之
   第05版:武义公安周刊
   第06版:武义公安·综合
   第07版:“三改一拆”专版
   第08版:武义消防
我县精准扶贫创奇迹
规范运作 强化监管 改革创新
县第十届机关干部篮球赛开赛
整治周边环境 确保赛道安全
找工作,免费学技能,请到人力社保局
武义康宁医院
实行阶梯水价 提倡科学用水
报头
广告
广告
广告